在教师资格笔试综合素质这部分内容中,职业理念是常考的内容,而作为职业理念中的重要部分——教育观,则是考生要重点关注的部分。首先,什么是“教育观”?教育观即人们对于教育活动本身特点的认识。之前传统教育是比较重视教师的地位而忽略了学生,那么现在我们对于教育的认识更多的是把学生放在首位,我们称这种形式的教育为“素质教育”。而在素质教育理念之下,教师如何进行教学,教学过程应符合怎样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则表现在“教学观”这一理念之中。
因此,教育观的内容主要包括素质教育的内涵和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观,是需要考生特别重视的。素质教育的内涵以及教学观通常以单选题和案例分析题的形式考查,单选题通常以例子的形式进行理解性考查,案例分析题以教学案例的形式考查,如让我们运用相关知识点来评析案例中某教师的教学行为,既考查理解同时也考查记忆是否准确。所以要求考生对这两部分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掌握答题技巧,考试时活学活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下面小编带着大家来解析一下这两部分知识: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1)内涵:发展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所以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考查方式:首先,这里的“根本宗旨”做一个地位型的单选题备考。而该条在案例分析题中很少涉及,除非材料中有类似发展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先导性的作用,则符合素质教育该特点;反之如果出现社会中的某种不文明现象,如“各大景区中刻有“到此一游”、随地吐痰等,则违背了素质教育该特点。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1)内涵: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我们强调的是“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因此,面向全体体现的是素质教育倡导普遍提高教育质量,逐步缩小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经济发达地区学校与经济落后地区学校的差别、教师对待不同类型或特点的学生也要做到面向全体,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特点的儿童都享受平等的教育。
(2)考查方式:首先,“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这句话可以做单选题对应,其体现的是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其次,这句话在考查时,正面表现通常是教师对学生无偏见,一视同仁,关注所有学生,则符合该要求;反面表现通常是学校如果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或者教师只关注一部分学生,区分优等生和差生,忽略某些学生的学习或情感,则违背了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1)内涵: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考查方式:首先,这里的“全面发展”强调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而不是平均发展,如果在题中看到“平均发展”几个字需要大家警惕,知道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其次,这句话在考查时正面表现通常是教学能关注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学校课程配置均衡,则符合该要求;反面表现通常是在学校里唯分数论、唯成绩论、把学科分为主科和副科,这都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则违背了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1)内涵: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在人与人之间在基本素质大体相同的基础上,每个人由于先天禀赋、环境影响、接受教育的内化过程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差异,存在多样的个性,我们把人的个性看做是人性在个体上的反应,是共性与差异性的统一。因此,教育在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以外,也应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关系。
(2)考查方式:该条在考查时,正面表现通常是教育发展学生特长、突出学生优势领域,弥补不足之处,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则符合素质教育该要求;反面表现通常是在教育过程中忽视学生差异性,甚至是扼杀学生的独特性,老师搞一刀切,则违背了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教育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1)内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新人,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2)考查方式:首先,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核心——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教育和实践能力,作为两道单选题备考。其次,正面表现通常是教师能够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如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学校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回答问题时给出了新颖独特的答案,教师能够鼓励、引导,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则符合该要求;反面表现通常是教师扼杀学生想象力,否定学生的想法,则违背了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内涵记忆口诀:提速(提高国民素质)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两全(面向全体、全面发展)
二、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1)内涵:教学中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创设智力操作活动同时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简单来说就是要求教师教学中要起到主导的作用从而发挥学生主体的地位,真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2)考查方式:该条在考查时,正面表现通常是教师尊重学生,教学时不直接将答案给学生而要引导学生自己得出问题答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积极主动的关注学生的成长而不是关注学科知识,则遵循了“学习者为中心”;反面表现通常是教师在教学中以自己为中心,灌输学生以自己的想法,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等,则违背该条要求。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1)内涵: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指导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教学中不应只关注知识是否传授了下去,更应关注学生是否学会了学习,学会学习就要求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的具备学习的能力。
(2)考查方式:首先,第斯多惠曾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句话所体现思想与该要求是相符合的,可以做单选题对应;其次,该要求在题目中正面表现通常是教师的教学不仅促进学生双基的掌握,更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符合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这一教育规律的要求;反面表现通常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灌输知识,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等,则违背该要求。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1)内涵:教师能够让学生经历过程,需要创设生活情境,生活情境要生动形象且符合实际特点还要善于引导,教学的本质在于引导。传统教育中主要是以“考试成绩”这一结果来评定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的重要性。新课改要求在重视结论的同时更要重视过程,在评价教与学时要做到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充分肯定学生的微小进步,强化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
(2)考查方式:该条要求正面表现通常是教师能够让学生去经历过程,体会知识是如何得来的,在探索中获取知识,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的进步,则符合该要求;反面表现通常是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的进步,否定学生的努力,则违背该要求。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1)内涵:倡导关注人的教学理念,即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克服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理念的局限: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实际教学中学生是有血有肉的完整的人,不是接受知识的机器,教师不能在教学中只关注学科知识,更应该积极关注学生本人的特点,以及学生的情感和品德方面的发展。
(2)考查方式:该条在考查时,正面表现通常是教师能够关注到学生学习是否快乐,人格是否完善,学生之间的差异如何,个性怎样,教学能够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学习,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反面表现通常是教师只关注学科知识的掌握或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时的情感体验,没有关注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和人格养成,对所有学生采取同样的方法进行强制性灌输,则违背该要求。
教学观记忆口诀:学(学习者为中心)习(教会学生学习)过(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人(关注人)
三、总结
关于素质教育中的教育观部分,内容还是比较繁杂的,但是如果大家能够把理论熟记,掌握了答题技巧,把每条理论有针对性地对应,基本还是不会丢分的。特别是在做案例分析题时,考生可以首先读一下问题,带着问题去分析案例,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注意,不论案例中教师的做法遵循还是违背了某方面要求,在答题时最好先进行总的性质的确定,然后再用涉及到的理论结合材料进行分条理点的分析,最后进行一句简单总结,这样思路也会比较清晰,答案也会比较完整。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总结的关于素质教育中教育观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更多招录信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中青公考" (微信号:zqgk)
快来扫扫中青公考二维码,及时掌握相关考试资讯哟~